行业资讯

聚量观察 | 有的事,云上做就行了

2021.09.06

本期看点

① 选择云服务就好比吃饭问题如何解决

② 数字经济助推云服务市场强劲增长

③ 云服务应用于产业数字金融



“云”概念在这两年越来越火,特别是在疫情之后,云拜年、云聚会、云上课、云逛街、云工作……虽说只能宅在家里,但似乎在“云”上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能够衍生出这么多欢乐的“云”场景,其实都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疫情大大加速了持续多年的市场教育行为,云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观念切实地被提升到了不少企业决策者的日程中。



1  选择云服务就好比吃饭问题如何解决


云可以说是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服务指通过网络获得所需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早期的云只是一个数据存储中心,逐渐地还能提供计算、服务、甚至应用功能。

传统企业信息化一般从自建服务器开始,但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而大多数传统企业又缺乏相应的能力,导致部署、维护成本不断飙升,云计算的出现,帮助企业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不同角度看云服务,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果把SaaS之类的服务模式比作一盘菜的烧法的话,那么公有云之类的部署方式可以视作为菜的摆盘,是自助餐还是按位来算。常见的三种云服务模式包括: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生活中,几乎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SaaS云服务,比如我们平时说把照片上传到云盘,使用手机云服务等。SaaS的软件是“拿来即用”的,不需要用户安装,软件升级与维护也无须终端用户参与。同时,它还是按需使用的软件,与传统软件购买后就无法退货相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PaaS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这节省了你在硬件上的费用,也让分散的工作室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网页应用管理、应用设计、应用虚拟主机、存储安全以及应用开发写作工具等。


IaaS:Infrastrure-as-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几年前如果你想在办公室或者公司的网站上运行一些企业应用,你需要去买服务器,或者别的高昂的硬件来控制本地应用,才能让你的业务正常运行。但现在可以租用IaaS公司提供的场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这样一来,便大大的节省了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



IBM 的软件架构师 Albert Barron(艾伯特·巴伦)曾经用吃披萨作比喻,向大家解释云服务的几种服务模式:

可以看出,几种不同的服务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程度不同。随着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分,什么都自己做,已经不是趋势所向了,对于企业来说,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彼此赋能、相互成就才是大势所趋,毕竟“利他”思维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再来看看云服务的部署方式:


公有云:从 “公有”两个字就可以看出这类云服务并非用户私人拥有的,是为大众建的。公有云由 IDC 服务商(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或第三方提供应用和存储,并在服务商的场所内部署。用户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这些资源的使用权,所有入驻的用户都称为租户,就像一个房间的租客走了,可以马上租给下一位一样,其资源也可以马上释放给下一个租户,能够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


特点——公有云成本低、扩展性好、服务丰富、维护简单,但如果企业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有洁癖,那么公有云相对就不那么适合了。


私有云:为使用者单独使用而构建的云主机,是企业传统数据中心的延伸和优化,能够针对各种功能提供存储容量和处理能力。在私有云模式中,云平台的资源为包含多个用户的单一组织专用。私有云可由该组织、第三方或两者联合拥有、管理和运营。私有云的部署场所可以是在机构内部,也可以在外部。


特点——私有云虽然能够满足企业对数据绝对隐私,但前提是企业必须付出较高的成本,如果仅仅强调数据或者服务器的私有性,这种方式带来的安全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如果还用吃饭的比喻形容一下云服务的部署方式,饿了要吃饭,自己在家做饭吃,这是私有云,厨房就是自建机房;如果天天在饭店吃,这就是公有云,饭店就是云数据中心。


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显著差别在于对数据的掌控。那么,私有云更安全吗?


当我们讨论云是否安全时,应该围绕资产的重要级别、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脆弱性的严重程度来判断,而不是简单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公有云和私有云谁更安全,其实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是钱放在家还是放在银行的问题。


随着云服务实践的不断丰富,其部署模式也出现日益丰富的选择与实现路径。广大“非数字原生”企业在政策引导、商业与技术赋能需求下对上云跃跃欲试。但行业业务模式的巨大差异及企业需求的特殊性,导致其在选择云计算部署模式时,往往面对的是“多选题”而非“单选题”。


企业上云的焦点正逐渐从仅聚焦于“利用云计算技术”到“技术与服务并重”。托管云、专有云、真私有云/下一代私有云等新兴云计算部署概念逐渐兴起并落地,使得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中间形态日益丰满,也日益模糊了二者的边界。云厂商不仅在技术上关注“云原生”,也在部署上思考“云衍生”;客户在云服务部署的选择上也从早期的“云配比”逐渐进化成“云优化”。



2  数字经济助推云服务市场强劲增长


在过去一年,全球受到疫情影响,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使得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需求旺盛,从而带来了全球云服务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亚马逊、微软、谷歌科技巨头,是全球智能化推动者,也是全球智能化红利获益者。Synergy Research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达到420亿美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39%,过去 12 个月的达到1520亿美元。而2020年全年,我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总支出增长66%,达190亿美元。



在云服务领域流行着一句话,流水的创业公司、铁打的行业巨头。整个云服务市场基本上遵循着二八法则,长期处于赢家通吃的局面。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云服务领域也涌现了很多创业公司,然而最终的结果依旧是巨头不断做大。其背后原因除了本身技术和资源之外,其业务模式创新及生态建设方面,这些巨头们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这也是后来者,难于撼动其市场地位的重要原因。


Gartner研究副总裁Sid Nag表示:“超大规模提供商正在继续通过建立分布式云和边缘解决方案,将公有云的覆盖范围扩大到私人和本地地点,满足企业数据主权、工作负载便携性和网络延迟方面的需求。这一点再加上大多数企业机构在疫情期间对公有云的依赖,推动该市场在2020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内各个城市都在推进数字经济的转型,智慧城市涉及的交通、生活服务、医疗等服务都离不开大数据、物联网的加持,将催生出更庞大的数据计算、存储、网络传输的需求,这都有赖于云服务基础设施的支撑。


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整体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增速远高于全球增长率,据预测,到2024年,中国云计算的总体市场规模相比去年将增长超过4倍。



3  云服务应用于产业数字金融



数字经济时代下,大数据的发展催生云计算的市场需求。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文件的一大亮点在于,数据被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并列,成为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地位凸显。


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也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一年前的2020年4月,IBM发布了一份《实现数据红利》的报告,87%的受访首席财务官(CFO)将数据视为一项战略资产,人类携数据已经进入“洞察时代”。IBM的这份报告建立在全球2105位CFO的访谈结果基础之上。报告认为,随着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和云计算的兴起,组织能够将数据转化为洞察,从而带来丰厚的回报,主要体现在客户数量增多、单位客户收入提高、成本降低和产品面市速度加快等,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


数据成为资源,云的需求被激发只是个自然的过程。数据,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企业组织经营活动的最重要资源之一。企业对于数据组织和生产的方式,将终极决定其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时代下,数字科技全场景体系的搭建才能真正赋能数据生产的全流程,从数据采集、数据生产再到数据加工,让数据的价值真正被挖掘出来,最终赋能产业金融服务的全过程,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最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欢迎加入云计算,万亿规模的黄金赛道》、《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

[2]氪普:《云计算很复杂?吃块披萨你就懂了》

[3]电子产品世界:《全球云服务市场格局“分野”,这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4]Global 360 IoT全球物联网观察:《十年云服务市场演进:5G加码,流水的创业公司、铁打的行业巨头》

[5]IDC MarketScape:《2019中国AI云服务市场厂商评估》

[6]Gartner:《2020年全球IaaS公有云服务市场》

[7]钛媒体:《全球云市场被巨头瓜分,除了亚马逊,这条赛道上赢家还有谁?》

[8]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云计算白皮书》


作者:陆昕卉

编辑:李万林

制图:曹  蕾

上一篇:无

下一篇:聚量观察 | 现实与虚拟之间,数字孪生知多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