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聚量观察 | 崛起与赋能:当边缘计算走向舞台中央

2020.06.12

导言:听到“云旅游”、“云聚会”、“云合影”等,你是否会心一笑,深解其意?一切皆可“云”。当然,此“云”非彼“云”。与“云”有关的词语成为时尚,反映出云计算的流行和影响。


当全民谈“云”的时候,随着物联网兴起和5G发展,云计算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边缘计算应运而生:计算从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从云端延伸到边缘。根据CB Insights的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美国上市公司财报会议提到边缘计算的次数首超云计算。


数据太多,“云”不够用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脑等终端怎么满足用户数据请求?这些数据请求先是被运送到中心化的服务器或者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进而产生相应的结果,随后输送回用户。简单说,这就是云计算的过程。


所谓云计算是一种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获取服务,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器、数据库和软件等,提供资源的网络就被称为“云”。基于云的存储,无需把文件放在专属硬盘或本地存储设备,而放在远程数据库。电子设备只要联网就可以按需访问数据以及运营其的软件程序。像我们平时使用搜寻引擎、网络信箱、上传照片到手机账户等,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用云计算。


如果就这样,上上网聊聊天看看电影打打游戏,似乎一切岁月静好。但是,转眼之间,万物互联时代到来,海量的数据与日俱增。从1G到4G,数据呈现几何级增长,到了5G时代数据更是爆炸式增长。以中国为例,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16年和2018年中国数据规模分别为4ZB和16ZB,2020年有望翻两番达到64ZB,十年后达到4096ZB。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固然重要,但按照这种规模和增速,云计算将不堪重负,而且带宽势必存在压力。



云计算作为一种中心化的处理方式,需要把数据输送到一个地方集中处理,这样势必需要间隔一定时间才能再把结果发出来。不管花费的时间长短,都会产生延迟。延迟可能只有几微秒,看起来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有的场合,这短短的几微秒却至关重要。比如在精密制造和自动驾驶领域,早晚几微秒情况大不同,可能是安全与危险,合格与次品的区别。


来自边缘,与中心互补


不堪重负,不够及时,这是云计算面临的问题。而且,中心化的方式还存在安全和隐私的问题。既然中心化处理数据要占空间,运输数据要花时间,何不将数据就近处理?这是边缘计算要考虑的事情。


边缘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计算和存储资源被放置在网络边缘,靠近移动设备、传感器、终端用户和物联网设备。简言之,边缘计算在数据产生的地方或者附近,就把数据请求进行处理和存储。探究起来,边缘计算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布置在用户附近通过边缘服务器提供网页和视频内容的CDN(内容分发网络)。21世纪初,这些网络发展到在边缘服务器上托管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组件。现在的边缘计算通过网络技术使得更多的应用程序能够在边缘服务器上部署和运行。


这种去中心化、本地化的处理方式:一是不需要再让云计算中心处理源源不断的数据,减轻了云计算中心的压力;二是不需要再等云计算中心发回结果,提高了终端做决策的效率;三是不需要把所有的数据都在云计算中心集中在一起,降低了数据和隐私泄露的概率。


正如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字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20年)——信息通信产业篇》所言,在万物互联时代,边缘设备正在从以消费为主的单一角色转变为兼顾数据生产和数据消费的双重角色,收集数据的同时承担预测分析和智能处理等功能。嵌入式系统、移动网络、智能芯片等技术全面进步,极大提升边缘侧的综合效能。


边缘计算,已经在身边


事实上,边缘计算已经在你我身边存在。戴在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公司门口的人脸识别考勤机,分析路口交通流的电脑,石油井架上的安全监控……这些都是在数据源头或者附近本地实时处理相关数据,然后做出决策。


边缘计算的应用范围还将继续扩张。Global Data的最新边缘计算市场机会预测,能源和公用事业、医疗保健、零售银行、运输和物流等垂直行业利用边缘计算增长最为强劲Technavio分析认为,边缘计算的应用量从2018年到2022年每年增速达到20%。


5G技术商用,一方面产生了更多的复杂的数据,另一方面因为5G相关应用产生的数据需要实时处理而中心化的云计算存在相对较高的迟延,这给低迟延的边缘计算带来了用武之地,有望推动边缘计算发展。天风证券认为,作为5G网络的核心网络技术和平台,边缘计算产业链空间广阔。在5G时代,VR/AR、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低延迟、高效率的要求对边缘计算带来刚性需求,边缘计算产业链发展迅速,关键技术和产品逐步成熟。受5G应用落地长期拉动,边缘计算逐步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产业链各环节有望长期受益。


万物互联,边缘发力


随着物联网发展,边缘计算必要性日益凸显。Machina Research的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为270亿个,数据总量为163ZB,超过70%的数据和应用将在边缘产生和处理。而根据工信部5月初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2020年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要达到12亿。


物联网发展给边缘计算带来了应用空间。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定义的类典型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包括:视频优化加速、监控视频流分析、车联网、企业专网、IOT/工业互联、辅助敏感计算、AR/VR等。这些场景要求数据实时处理,以保证速度,边缘计算就近处理低延迟正好发挥作用。随着物联网在技术的加持下渗透的领域越来越多,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也会随之增加。


目前,计算从云端向边缘场景下沉的趋势已经出现且在加深,海内外边缘计算上中下游企业纷纷依靠自身优势推出边缘计算产品和服务。国外有微软、亚马逊、谷歌、英伟达、英特尔等,国内有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


边缘计算市场受到行业看好。CB Insights预测,边缘计算全球市场规模到2023年有望接近340亿美元,以亚太地区增速最高,年复合增速预计为46.7%。根据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产业年收入规模有望达到70-130亿元;GSMA关于中国边缘计算发展的最新调研称,90%受访公司将边缘计算视为5G时代创造增量收入的商机。


本地处理,助力B端风控


边缘计算在聚均科技易融星空平台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易融星空平台作为产业金融数字风控赋能者,对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物联网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数据保障全面性,区块链可以防止篡改数据保障真实性,边缘计算则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时处理数据保障及时性。


随着产业链数字化深入发展,布局的终端设备越来越多,计算需求急剧增加,而边缘计算可以在边缘端处理和存储数据,一方面由于不用传到云端减轻了云端压力,另一方面直接本地化处理提高了决策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比如,在仓储冷链环节,利用边缘计算可以及时了解仓库气温变化从而第一时间应对;在物流环节,利用边缘计算实时监测货物情况保证货物安全。


长久以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个老大难问题,症结就在于许多企业不符合传统的主体信用风险评估模式的要求。产业数字金融聚焦交易信用,利用技术颠覆以往的融资模式。边缘计算有助于保障数据的及时性,从而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文章作者:  李万林(聚均科技综合管理中心)

图片编制:  曹蕾(聚量集团办公室)

版面编辑:  乔嘉男(聚量集团办公室)

上一篇:聚量观察 | 从寒武纪闪电过会,看AI芯片未来发展

下一篇:聚量观察 | 机器视觉与产业数字金融结合是一片巨大蓝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