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聚量观察 | 当AI遇见IoT:实时数据实时处理

2020.10.12

本期看点:① AI与IoT相遇有什么化学反应?

② AIoT能带来多大的商业价值?

③ AIoT如何在边缘侧赋能产业数字金融?


AI与IoT相遇有什么化学反应?


现在,许多人下班回家第一句话可能就是唤醒智能音箱,自动播放喜爱的节目,再招呼一声,智能机器人自动打扫房间卫生,而自己只用躺在沙发上享受这惬意的生活。晚上吃什么?在下班路上已经遥控打开智能电饭煲,粥马上就熬好。这些已经成真的场景,都与这几年流行起来的一个词有关:AIoT。短短几年时间,AIoT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AIoT是智能物联网,即AI(人工智能)+ IoT(物联网)的融合。人工智能是通过机器学习训练数据让机器像人一样做出决策,物联网是通过网络让许多设备连接在一起互相交换数据。AIoT作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结合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功能:人工智能发展需要数据和应用场景,物联网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和大量的应用场景;物联网建设需要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提供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没有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及其所产生的数据就价值有限;没有物联网,人工智能就发展受限。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互相赋能,实现万物智能互联。


AIoT的出现是人工智能逐渐成熟和物联网日益普及的结果。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阶段,数据分析的能力大为提高。放眼四周,物联网设备已经几乎无处不在,街头的共享单车,拐角的摄像头,手头的手机……物联网爆发催生了数据实时分析的需求。目前,物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以国内为例,2015年物联网连接量有6.7亿个,相当于2个人有1个,2018年已增至28.4亿个,相当于1个人有2个,年复合增长62.1%。今年预计达到67.2亿个,2025年有望接近200亿个,达到198.8亿个,相当于1个人有10几个。数百亿个物联网终端设备联网,实时数据实时处理的需求剧增,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进一步融合。



AIoT能带来多大的商业价值?


AIoT能带来实质性的商业价值。福布斯的测算显示,截至2035年,把实时人工智能应用到物联网数据的机构盈利将提高38%。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发展。据Gartner预测,到2022年,超过80%的企业物联网项目将包含人工智能元素,当前这一数字为10%。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AIoT市场空间在逐年增加。2018年,中国AIoT市场规模是2590亿元,次年为3808亿元,预计今年增至5815亿元,明年将达到6548亿元,后年有望上升到7509亿元。



广阔的市场引发行业的普遍关注,许多企业纷纷布局AIoT,从不同条线开发产品和服务投入市场。近日,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企业日海智能发布的多功能应用盒——AI功能智盒,即是利用日海智能在AIoT领域的技术,结合公安三所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场景经验,推出的一款智能产品,在边缘侧对人、车、物、事件等智能感知,具备多种能力,适用多种场景,识别和管理人员、行为、车辆、环境等,进行风险预警,提高安全性。



AIoT如何在边缘侧赋能产业数字金融?


在像AI功能智盒这样的AIoT设备的赋能下,数据在终端产生,又在终端或者终端附近处理,数据处理方式从集中式转向分布式,云端负责训练,边缘负责推理,实现了人工智能边缘化和边缘人工智能化。相较于上传到云端或者数据中心的处理方法,这种方式由于可以就近处理相关数据,传输距离短、处理任务轻、存储本地化,具有延时短、带宽需求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快速、便捷、安全。


当前,越来越多的AIoT产品和服务出现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安防、工业制造等领域。像AI功能智盒这样的AIoT设备,不仅可以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产业数字金融综合运用包括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种数字科技对企业交易流程数据获取、处理和建模,其中通过布局物联网终端设备客观获取数据,数据量大、实时,同时通过人工智能迅速处理这些数据,以便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基于实时数据的风控模型,正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的应用场景。像AI功能智盒这样的AIoT产品可以在边缘侧发挥重大的价值,融合了算法、算力、数据和场景,用于控货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场景:识别并管理进出仓库人员、车辆、货物信息;发现并预警进出仓库人员不规范行为和异常举动;监测并预警仓库明火、烟雾、倾斜度、温度不正常等在内的异常情况等。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数据采集、归类、关联,实时数据实时处理,构建数据视图和知识图谱,底层资产可视化、数据化。



资产数字化是产业数字金融的核心能力。目前,日海智能已经成为聚均科技产业数字金融数字科技生态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一家懂金融的科技公司,聚均科技产业数字金融正在广泛连接包括AIoT领域在内的各种最新前沿技术成果,持续丰富和增强自身资产数字化的技术能力。


文章作者:  李万林(聚均科技综合管理中心)

图片编制:  谢冰莹(聚量集团办公室)

版面编辑:  乔嘉男(聚量集团办公室)

上一篇:聚量观察 | 赋能资产数字化,RFID能做什么?

下一篇:聚量观察 | 五秒追凶,当机器视觉遇上人工智能

←返回列表